《立場》且讀且思二
上周讀了《立場》啟蒙篇數十位老師的訪談觀感觸頗多,這周又看了決策、盜火者篇幾位老師的訪談記錄,現將自己的最深的感受和反思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李志鋼老師說:“讓每一個人感受到自己很重要,是管理者成功的哲學命題”。其實這和我們學校說的讓每個人都有活干的理論很像,只有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活,才會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才不會因某一方面的弱勢而自暴自棄。反思自己當班主任的這半年時間,其中的一些管理觀念我也是盡可能往這方面靠攏,還會和一些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習,但成效并不顯著,也許我缺少了“一點”,這一點就是書中老師說的要想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就要多一點耐心”而我缺少的可能就是這一點耐心。每次我給調皮搗蛋,成績較差的學生安排了任務,總會因為缺乏耐心、他犯了錯誤、干的一塌糊涂等撤換他,緊接著找一個聽話,乖巧的學生接替。無論是班主任管理還是自己的課堂管理,都應對學生多一點耐心,學會去激發孩子的潛能,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可能完全朝著你設定的那個預期去發展。
二:李志鋼老師講的“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以及“雷鋒精神”的觀點,說到他制定學校的規則與制度的原則,并就此舉了一些例子,回顧自己也會為學生在課堂、生活上制定一些規則,但是這些規則有時似乎是不對等的,只是用來約束學生,似乎違背了平等原則,不平等換來的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出現了學生當著老師的面一套,背著老師的面一套的現象,例如:我們要求學生就餐安靜無聲,但我們吃飯時也有和同事聊天的現象。故此反思到:一種為優秀精神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所制定的規則必須處在平等自由的基礎之上,把自己和學生處于同一身份,這樣師生才會為了同一個方向去努力。
三:崔其升老師口中的“無師課堂”,以及李南沉老師的“無賴精神”進一步加深了我對課改的理解,他們和前面幾位老師的觀點一致,摒棄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宰或主持的觀點,主張相信學生的領悟理解、思考、創新能力,其實回歸真實課堂上來的話,就是通過改變教師的思想、教學方式,進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思想,從要我要學變為我要學,轉變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現象。
讀《立場》一書的所思所感二已分享完畢,相信再接下來的閱讀和二次閱讀中,我會學到更多,之后再與大家一起分享。
英語組
王 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