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來一次
期中考試一過,對學生來講,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荚囀菍膛c學的診斷,自有它存在的價值。但“考試”決不能成為教育教學中功利性的行為,不能成為老師和家長評價孩子優劣的唯一標準。
孩子在一次考試中收獲的不應該只有表面的那個分數,而是通過考試對于學習的自我反思、通過考試感受到努力之后的快樂。本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在期中考試之后做出了一個看似很小卻很有意義的改變——批改后的試卷重新發給學生,給學生一次重新思考的機會!爸匦乱淮螜C會”這對孩子們來說那么珍貴,拿到試卷后的他們,埋下頭,陷入思考……那一刻,連空氣仿佛都靜止了。當他們抬起頭,臉上的笑容已經告訴老師:原本做錯的題目在“再一次”的思考下已經會做了。我們的教學不應該只給孩子設置障礙,因為跨越不過去的障礙只能讓孩子害怕、自卑。我們的教學更多時候應該像現在這樣:鼓勵孩子,再來一次,你可以!
作為老師和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愛是激勵,是不管什么時候都能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我們的老師重新收起試卷、重新批閱學生們改正后的題目,這個過程充滿了神圣的儀式感。我們多做了一點兒,但滿心喜悅,因為正是這樣我們看到學生們自信滿滿、帶著自我的思考走在學習的途中。這不正是“考試”最大的意義嗎?
教育的魅力在于用心的細節,在于每一個看似平常的瞬間。這次期中考試之后的“改變”,是我們對于“考試”的重新理解和定義。正是這次用心的“改變”,我們的學生沒有陷入“分數”的泥沼,而是看到希望的曙光;沒有因為冰冷的分數丟掉年少的自信而是在“重新一次機會”面前學會思考,正確認識自己。家長們,請您也像我們一樣:面對孩子的成績不忙于評價而是幫助孩子一步一步分析;不把孩子用心完成的試卷隨手一丟,而是再給孩子一次機會,等等看,他可以!
每一次用心的“改變”都源自于我們對教育的一份良知、都源自于對每一個孩子的愛護和尊重,正是這越來越多的“改變”才讓我們看到教育路上最美的風景!
供稿:張凌
|